或許人們已經習慣于將電商平臺視為一群瘋子:快速燒錢,賠本賺吆喝。但是當這一群“瘋子”開始理智起來的時候,立即不習慣,反而勸他們繼續瘋狂。從用戶角度是這樣,從商家角度也是如此。
幾日前,從微博爆出“當當網收取促銷進場費”的消息,當當網的官方回應是:一、11月當當網店慶是全站促銷,平臺商家也可以選擇參加店慶活動的方式進行參與,除此之外,商戶也可以選擇通過繳納500元店慶促銷費的形式參與,兩者可以選擇其一,并非強制交費。二、店慶期間的推廣費用絕大部分來自于當當網,商家繳納的促銷費占所有推廣費用不足1%。并且店慶期間,當當網對商家收取的費用全部用于對外推廣,這也帶來了比平時更多的流量、用戶需求,所有平臺商家也都受惠于此。在店慶期間,絕大多數商家的銷售都比往常有極大增長,并有數家商戶成為“百萬商戶”。三、與商家進行聯合促銷在整個零售行業中普遍施行多年,當當網平臺業務的收費標準在整個行業中,無論是入駐管理費,還是交易傭金,都屬于行業最低水平。四、在11月店慶促銷開始之前,當當網在10月份就已經提前通知了平臺商家,并非事后才進行告知,商家有足夠的時間事先進行考慮、選擇。
從京東商城開始收取送貨費,到當當網收取促銷進場費,我們可以看到如下問題:
1、電商業界在努力告別“免費、貼本”的原罪。
較之泡沫更大的團購業,電商平臺還是略顯理性的。價格惡戰之后,似乎大家都在努力擺脫賠本賺吆喝的局面。互聯網專家謝文老師說:“電商收取進場費就是要提高盈利水平,不過電商目前電商還沒有強大到像沃爾瑪之類傳統商業業態水平,收取促銷進場費目前來看影響還不是很大。”
免費、低價、結果考核等一系列手段是互聯網平臺早期市場開拓的法寶,但是這些法寶越來越成為互聯網公司的一種原罪。業內人士交流的時候經常有如此的疑問:“為什么商業客戶不會向報紙電視要結果?不會給傳統媒體結果付費呢?”同樣,在傳統商業領域商家入住商城都需要分攤廣告費、活動促銷費,換到電商領域一提收費就會吵得天翻地覆呢?
找不到任何理由,作為業內人士我只能說這是整個行業在贖罪——原罪。
2、電商能否就此擺脫泡沫從此健康發展?
電商的瘋狂的昨天能否換來理性的明天?這需要時間來證實。
在2010年到2011年,整個電商市場都是瘋狂的。投資者是瘋狂的,入場者是瘋狂的,連看客都是瘋狂的。淘寶調整規則——被圍毆了;京東收取物流費——被嘲笑了;當當收取促銷費——被誤解了。無法辨別這些暗箭來自何方,但是最關鍵的是業內人士能否懂得合理的游戲規則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電商還沒大規模死亡的今天,大電商開始反省,無論具體措施是否完美,都算一件好事。電商的本質是通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社會成本,不是博傻。如果電商能以理性的方式回歸零售業本質,對于互聯網行業是非常有利的。